分享好友 行业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

“南水”入郑7年 郑州用水36亿立方米

2021-12-14 15:39960



  一渠碧水缓缓流过城区 郑报全媒体记者 丁友明 图


  明日,丹江水流进郑州将整整7年。昨日,记者从郑州市南水北调工程运行保障中心获悉,郑州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自2014年12月15日通水以来,7年间已经向郑州市累计供水36.26亿立方米。


  丹江水成郑州自来水主要水源


 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途经郑州市新郑、航空港区、中牟、管城区、二七区、中原区、高新区、荥阳3县(市)5区,郑州境内干渠全长129公里,占中线干渠总长的1/10、河南境内总长的1/5。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郑州段工程2014年12月正式通水,郑州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同步通水、达效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,南水已经成为郑州中心城区自来水的主要水源。截至11月30日,郑州市已累计实现南水北调总供水量36.26亿立方米。其中,生活供水31.18亿立方米,生态补水5.08亿立方米。


  在改变沿线供水格局的同时,南水也改善了受水区的水质。南水入郑后,郑州群众的饮水质量显著改善,幸福感和获得感随之增强。


  郑州河湖水量增加、水质改善


  南水入郑7年,生态效益愈加明显。郑州的地下水主要供水层位是地面以下埋深100米到400米的中深层地下水,占郑州市地下水供水总量的70%以上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,郑州市受水区地下水超采现象得以遏制,中深层地下水年平均水位由2014年的54.16米回升到2020年的44.7米,6年回升了9.46米,地下水水源得到涵养。


  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后,用水矛盾缓解,郑州生态用水相应增加,河湖水量增加、水质改善,河湖生态得到有效恢复。干渠在郑州市境内129公里,渠道水面达1.5万亩,相当于百亩水面的湖泊150个,对改善郑州居民的生活环境发挥了积极作用


反对 0
举报 0
收藏 0
打赏 0
评论 0